本篇报告作为ESG行业深度系列报告的业深业第三篇,聚焦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度系本篇报告从总量视角搭建汽车行业碳排放模型,列汽零部测算了汽车及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车及结合汽车及零部件低碳化、业深业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度系分别从财务表现和风险维度和总结ESG重要性议题对企业基本面的列汽零部影响路径,并根据中金ESG评级体系进行分组检验。车及综合行业发展阶段和车企关注焦点,业深业选取零碳工厂建设和汽车轻量化两大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度系
顶: 479踩: 223
从行业趋势看汽车及零部件行业ESG重要性议题总量视角来看,列汽零部交通运输行业是车及我国继电力、建筑之后的业深业第三大碳排放行业,其中,度系服务于货运和旅客出行的列汽零部道路机动车排放量占交通运输行业排放量的80%以上。因此,汽车及零部件的低碳化将是我国“双碳”目标实施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 年,行业超70%以上的碳排放来自于燃料周期,因此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实现“双碳目标”首先以电动化作为重要抓手。根据我们的模型测算,在现有情境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有助于提前实现碳达峰,并在2030 年贡献约14%的减碳幅度。但是尚不足以支撑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我们预计,车辆周期是下一步减碳的重点。
产业政策逐渐从扶持新能源汽车过渡到鼓励低碳汽车,国际主流车企也纷纷制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路线图。监管部门逐步推进覆盖全产业链的碳足迹核算工作,探索汽车行业与碳交易市场衔接机制。车企利用其在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辐射至上下游,推进车辆周期深度脱碳,其中,材料端脱碳和零碳工厂建设已成行业共识。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ESG重要性议题对企业基本面影响的分析环境维度上,随着“碳中和”逐步推进,碳足迹及其对环境的长期影响正逐渐受到行业的重视,绿色技术、产品与服务景气度抬升。汽车零部件和整车企业正逐步推进零碳工厂的建设,并注重使用和优化轻量化材料,以达到更好的能效和减少环境负担。
社会维度上,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深入发展,现代消费者日益青睐具备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先进功能的车型。这样的市场趋势促使企业提高研发的投入,在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的同时提升产品的价值量。卓越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资金和货物的流通效率,增强企业现金流,提升股东回报。
治理维度上,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市场的持续变革,健全的治理结构、较高的决策透明度及坚持合规与商业道德对于公司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汽车及零部件行业ESG议题分析
终端车企的核心焦点主要集中在“消费者偏好”、“成本竞争”与“低碳化”三大方向。结合前两部分的分析,我们选取“零碳工厂”和“汽车轻量化技术”两个更加具体的行业ESG趋势,分析其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零碳工厂建设已经具备经济效益,并能显著对冲能源成本上行风险。据我们估算,在不涉及碳交易的情境下,仅考虑电力成本从0.45 元上升到0.60 元,建设零碳工厂的内在收益率能从5.57%增加至9.19%。如果未来允许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参与CCER碳市场交易,零碳工厂的经济效益将得到进一步放大。
汽车轻量化技术的推广将显著降低行业碳排放量,我们预计至2035 年,相较于基准情形减少碳排放量9.50%。与此同时,汽车轻量化技术能够兼顾车企降低生产成本和消费者提升续航里程等多方利益诉求,我们认为,该技术将具备较大的脱碳潜力和经济效益。
风险提示:碳排放测算模型偏差,轻量化技术不及预期,“双碳”目标推进不及预期。
评论专区